说起港乐,有两个人一定绕不过去。


常言道:“林夕向左,黄伟文向右”。

这一左一右,便撑起了近三十年香港流行音乐的天空。


乐迷们总爱比较两人的差别,

在歌词里寻找着别出心裁和蛛丝马迹,


于是,我爬取了两人绝大多数的歌词文本进行分析,

这样的他们,是你心中的模样吗?

PART 1

写作总量

林夕的高产,人尽皆知。巅峰时期,一年可以写作超过200首歌曲。

凭借这样庞大的作品库,真是想不出名都难。

相较之下,黄伟文的产量较少。但在词人里也是佼佼者了。


黄伟文历年产量(1985-2015)
林夕历年产量(1985-2015)

分年来看。林夕出道较早。

1985年,他为钟镇涛创作《曾经》,进而出道。

反观黄伟文,1993年才有词作发表,可以算得林夕的晚辈了。

但从图中可见,二人的“黄金期”都在2000年左右。

PART 2

乐坛沉浮

通过统计与二人合作过的歌手,大概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老牌歌手,与林夕合作更多。如张国荣、张学友等。

林夕与张国荣可谓惺惺相惜,而黄伟文和张国荣则没有合作。

杨千嬅是最得青睐的歌手,陈奕迅紧随其后。

王菲与林合作多,与黄则很少合作。何韵诗正好反之。

我们选出了与二人合作最多的15位歌手,

发现他们无一例外是香港籍。


你可以在这里点击姓名,查看他们与林黄二人的合作数量。

线条是累加的,第二次点击按钮即可清除。

PART 3

文本分析

我抓取了中文网站上所有二人填词的歌曲,并进行分词。

从整体情况来看,林黄二人没有明显的差距。

无论是名词、动词还是形容词,都有不少重合的高频词汇。


但综合来看,林夕词中的文气似乎更多,情绪更为忧郁。

黄伟文则更少有抽象的描述,尽管他的歌词中也充满了无奈、悲伤等负面的情绪。


上世纪90年代,二人写作了大量凄惨苦绝的情歌。

这不仅是他们自身经历的真实写照,

也反映了当时香港青年中普遍弥漫的虚无、低落情绪。


这段时期,林夕的词作幽怨婉转、如泣如诉。

而黄伟文笔下的爱情则极致而疯狂,“以血洗血”。


张国荣逝世之后,林夕亦得过抑郁症,

他怪罪自己写词太过抑郁,没能好好开导哥哥。

近年来,林夕钻研佛理,写出了《大爱》这样豁达的作品。

而黄伟文的许多作品,也转向积极乐观。

色彩分析

对歌词中出现的所有颜色进行计数后发现,

林黄二人都最常使用 黑、白、红 三种颜色。


但林夕使用白色的比重更大,

而黄伟文使用黑红的比重更大。

或许这能从侧面印证林夕忧郁柔情,而黄伟文热烈鬼马的特质。


(图中色卡,表示不同颜色词出现的比重)

韵脚分析

aa

通过分析所有歌词的“尾词”,

发现黄伟文最有特色的是对”aa“韵脚的使用。

典型的用字如”吧“,”吗“等,

都给人一种娓娓道来,循循善诱的对话感。

oi, ok, au

林夕的用韵则更加复杂,

除了很常用oi(爱)作为韵脚,

他也常常使用ok,au来结尾。

平均感,和分寸感,令林夕不吝为诗人。


" 同样都叫玛利亚 同样都信玛利亚
同样得到温饱 一样每天修甲购物吗
为何一个注定半生 看脚下陆沉曼谷
又有一个却直飞东京 沿路买奢华 "

—— Shine 《曼谷玛利亚》



" 不必天天等雨洒日日但愿密云吧
要你这里变泽国尚有太多方法呀
筑起水管通你家地下就是热泉吧

—— 郑秀文 《荒漠甘泉》

" 多少亲爱的 原来亦只亲不爱
多少恋爱史 如遗物那样存在
一声声最爱 给压力压坏未来
但是我跟你 轻快地快活下来 "

—— 张国荣 《玻璃之情》



" 谁当初想摆脱被围绕左右
过后谁人被遥控于世界尽头
勒到呼吸困难才知变扯线木偶
这根线其实说到底 谁拿捏在手

—— 陈奕迅 《一丝不挂》

PART 4

不止写情歌

如果说林黄的创作题材只限于情歌,

那是有失公允的。


1997年以前,林夕创作了不少讽刺政治的露骨词作,

香港回归之后,这类作品几乎绝迹。

但近年来,又写出了《六月飞霜》这样评论香港时局的作品。


黄伟文除了1993年为软硬天师写作《中国制造》,很少直言政治。

他的政治大概是对同性恋话题的推动。

有趣的是,两人虽都为著名的同性恋词人,

对此事的公开态度倒是大异其趣。

黄:同性题材即政治表达
林:执着隐晦的政治讽喻

近年来,二人加速减产。

不少歌曲也是为配合电影、电视剧而作,

有粉丝说,这大概也是一个时代的离去。


就让港乐的悲情、叛逆,不安、躁动,

附着那一代人的记忆,

在词句里被永远印刻下来吧。


设计/开发:蓝星宇

数据来源:虾米音乐,知乎网友整理